欢迎来到镇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 行业动态

中国双碳目标这一年——对外承诺与表态

点击:1056       添加时间:2021-09-23       来源:中外能源经济观察

2020年9月2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0年9月30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二是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三是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要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四是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习近平强调,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政策行动。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2020年11月1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表示,我们要坚持绿色低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变暖不会因疫情停下脚步,应对气候变化一刻也不能松懈。我们要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中国愿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艰苦努力。我不久前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说到做到!

2020年11月2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提出3点主张。第一,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二十国集团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导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中方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第二,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中方支持后疫情时代能源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第三,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方支持二十国集团在减少土地退化、保护珊瑚礁、应对海洋塑料垃圾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态安全屏障。中方诚挚欢迎各方出席明年5月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待大会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采取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0年12月1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同时,发达国家要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第三,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今年9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我愿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1月25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中国这么做,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21年4月1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习近平强调,我一直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就应对气候变化同法德加强合作。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中方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国的靶子、贸易壁垒的借口。中方将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希望发达经济体在减排行动力度上作出表率,并带头兑现气候资金出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充足的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2021年4月20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大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

2021年4月2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要坚持多边主义。我们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中方欢迎美方重返多边气候治理进程。中美刚刚共同发布了《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方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2021年5月6-7日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第十二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部长级会议上表示,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峻威胁,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遭受重大灾害和损失,适应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国家最为直接和迫切的需求。各方必须摒弃重减缓、轻适应的老路,将适应摆在和减缓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尽快制定全球适应目标,切实加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特别是在气候资金支持中进一步体现适应与减缓之间的平衡,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增强适应行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促进韧性发展。中方积极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积累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并正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方愿与各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合作,携手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黄润秋指出,气候资金是维系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政治互信、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根据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所有发展中国家均享有使用气候资金的权利,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希望发达国家尽快填补气候资金承诺的差距,尽快做好2020年后长期资金后续安排,提高资金支持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切实为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黄润秋强调,尽快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谈判对于推动各国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至关重要,各方应展现积极建设性,在已达成的共识基础上,推动形成全面、平衡的着陆方案,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成功召开。

2021年5月30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二届全球绿色目标伙伴2030峰会上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国将在今年10月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李克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团结协作,共同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疫情一日不结束,各国都难以安心发展。面对病毒这一共同的敌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协作是战胜疫情的“正道坦途”。我们要加强抗疫国际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同时,加强政策协调,以“快捷通道”“绿色通道”等灵活形式,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转变思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各国疫后复苏绝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发展的老路,要坚定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坚决抑制粗放型增长冲动。紧抓疫情催生的新业态、加速数字化转型、激发发展新动能等新机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照顾发展中国家特殊困难。国际社会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与诉求,加大技术、资金、能力支持,帮助他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警惕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李克强强调,绿色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成色。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动绿色复苏,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1年7月5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指出要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上的事需要大家心平气和商量着办。中方愿同欧方一道,确保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均取得积极成果,并共同引导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正确方向发展,相互支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巴黎夏季奥运会。

2021年7月1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表示,要坚持包容可持续发展。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完善环境产品降税清单,推动能源向高效、清洁、多元化发展。我们要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包容性贸易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分享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1年7月26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就路透社提问欧盟正研究制定碳边境税相关方案一事时表示,降低关税、减少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碳边境调节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单边措施,无原则地把气候问题扩大到贸易领域,既违反WTO规则,冲击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互信和经济增长前景,也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原则和要求,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以及“自下而上”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制度安排,助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风,会极大伤害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和能力。中方始终认为,多边主义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出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各国是命运共同体,应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国家自主决定的制度安排,通过更广泛的全球合作,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气候行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2021年9月1日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视频会见正在天津进行中美气候变化磋商的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王毅表示,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殷切期待。中美曾在双边领域以及气候变化等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了富有成果的对话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即双方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王毅说,近年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大幅滑坡,面临严重困难,究其原因是美方对中国作出了重大战略误判。“解铃还需系铃人”,现在球在美方一边,美方应停止将中国视为威胁和对手,停止满世界围堵打压中国;应重视并积极回应中方提出的“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采取实际行动改善中美关系,不能旧账未了又添新账;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协调合作,不能只搞单行道。中美气变合作既符合双方利益,也将造福全人类,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美方希望气变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绿洲”,但如“绿洲”周围都是“荒漠”,“绿洲”迟早会被沙化。中美气变合作不可能脱离中美关系的大环境,美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采取积极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2021年9月2日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视频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韩正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体现了中国坚决履行《巴黎协定》、持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决心,以及中国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一直是言必信、行必果。韩正指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要回归到《巴黎协定》这一重要基础上来。希望双方聚焦落实《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下继续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信任为前提。希望美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为双方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2021年9月3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形式出席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就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各国应尊重、运用科学,平稳有序、尽己所能推进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转变。要控制总量,坚持节能优先。调整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注重创新,加强清洁能源科研合作、技术转移和成果普及。更新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打造人人可为、人人参与的绿色低碳社会。二是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持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要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与诉求,加大技术、资金、能力支持,帮助他们在发展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强化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携手实现世界经济均衡、绿色、可持续复苏。各国疫后复苏绝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发展的老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力度的关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推动结构性改革,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以更低的代价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复苏、绿色复苏、可持续复苏。李克强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切实推进能源转型。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同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一手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形式出席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李克强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互兼顾、减缓与适应全面推进,通过节约能源、优化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森林、海洋等碳汇资源,实现共同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李克强指出,进一步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坚持联合国在生态治理规则制定中的主渠道作用,寻求各方“最大公约数”。大国要显示担当,发挥正面引领作用。李克强强调,中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绿色转型。中国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近期中国云南象群迁徙受到广泛关注,表明我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重视保护自然。中国积极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前不久,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中国正式上线。中国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大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同一天,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南华早报》记者提问称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表示“气候问题不是地缘政治武器,中方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更多”做出如下回应: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规定,缔约方享有减排目标与行动的主权。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在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基础上,中国去年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及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我们将说到做到。中方的气候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还想指出的是,发达国家从工业化进程到碳达峰普遍用了一两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将只用50多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71年,美国43年,日本37年,而中国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0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美方应承担起自身法定责任,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搬掉中美气变合作道路上的“绊脚石”,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双方在气变等领域的协调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2021年9月7日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应邀出席《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共同时间框架议题部长级非正式磋商视频会议并发言。中方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应聚焦寻求各方“最大公约数”,推动尽快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国家自主贡献共同时间框架议题谈判应根植于《巴黎协定》及其决定的授权,考虑各国不同国情与能力,体现具有包容性的安排。会上,中方还代表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谈判集团表达了集团立场。

2021年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立场,强调中方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一直积极主动承担同自身国情相符的国际责任。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两国有关部门可以继续接触对话,推进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同时挖掘更多合作潜力,为两国关系增添更多积极因素。

2021年9月1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视频出席“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时表示,中国已宣布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展现了气候行动的雄心。为此,中国将付出艰苦努力,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国将持续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中方强调,各方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渠道作用,全面均衡落实《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各项原则。要加强承诺落实,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并切实兑现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承诺。要根据国情,尊重“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制度安排,在减排力度和步伐上不搞“一刀切”。要加速绿色转型,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中方表示,愿与各方一道,共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取得积极成果,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

2021年9月20日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视频出席第76届联大期间气候变化圆桌论坛。中方表示,要尊重各国国情能力差异,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遵循“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机制,在减排问题上各国要尽其所能提高力度,但不搞“一刀切”。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更早实现净零乃至负碳排放,在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上展现更大雄心。这是早日实现全球整体净零排放的关键。中方指出,适应和减缓同等重要,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关于平衡分配适应与减缓资金的倡议。《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应在适应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制定全球适应目标,通过第6条市场机制收益分成补充稳定的适应资金来源,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期待。中方强调,气候资金事关南北互信,发达国家应尽快填补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缺口,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发挥公共资金主渠道和杠杆作用,引导私营部门扩大绿色低碳领域投融资规模,回应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中方表示,赞赏联合国及古特雷斯秘书长在气候多边进程中发挥的领导协调作用,支持COP26取得成功,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出席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表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备案号: 豫ICP备19033485号-1 | 网络技术:北京网站建设